斯洛文尼亚甲级联赛球队采列(NK Celje)正式宣布,与前大连鲲城足球俱乐部的斯洛文尼亚籍攻击型球员扬·科特尼克(Jan Kortnik)达成签约协议,这位30岁的边锋在离开中国足球舞台后,迅速重返欧洲足坛,但本赛季他在采列的表现却略显低迷——在8场比赛中仅送出1次助攻,未能取得进球,这一转会动向引发了球迷和媒体对科特尼克职业生涯前景的广泛讨论,同时也折射出欧洲中小联赛球队在引援上的策略与挑战。
科特尼克曾于2022赛季效力于中甲联赛的大连鲲城俱乐部,MK体育作为球队的关键外援,他出场25次,贡献了5粒进球和7次助攻,帮助球队在保级战中站稳脚跟,由于俱乐部财务调整和赛季目标变化,科特尼克在合同结束后未获续约,于2023年初成为自由球员,经过数月的寻找,他最终选择回归祖国斯洛文尼亚,加盟上赛季斯洛文尼亚甲级联赛亚军采列队,采列俱乐部在官方声明中表示,科特尼克的经验和多面手属性(能胜任边锋和前腰位置)将为球队进攻线带来深度,尤其是在多线作战的背景下。
本赛季科特尼克在采列的表现并未达到预期,截至斯洛文尼亚甲级联赛第10轮,他共出场8次,其中4次为首发,场均出场时间约55分钟,却仅在对阵穆拉的比赛中送出一次助攻,进球账户尚未打开,数据统计显示,他的场均关键传球为1.1次,成功过人率仅为40%,相比在大连时期的表现(场均关键传球1.8次,过人成功率55%)有明显下滑,采列队目前联赛排名第4,落后领头羊马里博尔5分,进攻效率不足是球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科特尼克的低迷状态也因此受到当地媒体的批评。
分析人士指出,科特尼克的表现滑坡可能与多个因素相关,适应问题不容忽视:从中国联赛回归欧洲,需要重新适应更高节奏和身体对抗强度的比赛环境,斯洛文尼亚甲级联赛虽非欧洲顶级,但整体战术组织和防守纪律性优于中甲,科特尼克在进攻端的空间和机会相对减少,战术匹配度也是关键,采列队主打4-3-3阵型,强调快速反击和边路突破,而科特尼克更擅长在持球组织中创造机会,这与球队的即时打法存在一定错位,年龄因素和休赛期缺乏系统训练也可能影响了他的体能和状态。
科特尼克的职业生涯轨迹颇具代表性,他出身于斯洛文尼亚豪门戈里察青训,曾效力于意乙、克罗地亚和波兰联赛,2022年首次登陆亚洲足坛,在大连鲲城,他以技术细腻和传球视野著称,但偶尔因防守贡献不足受到质疑,如今回归欧洲,他面临的是证明自己仍能立足主流联赛的压力,采列主教练西蒙·罗兹曼在采访中表达了对科特尼克的信心:“扬是一名聪明的球员,他需要时间融入体系,我们会帮助他找回最佳状态,他的经验对年轻球员至关重要。”
从更广的视角看,科特尼克的转会反映了欧洲中小俱乐部在引援上的务实策略,采列作为斯洛文尼亚联赛的劲旅,常年参与欧联杯资格赛,但预算有限,因此倾向于签下自由球员或低价高经验的外援,科特尼克的加盟无需转会费,且其熟悉本地足球环境,降低了风险,这种“低成本、高回报”模式也伴随不确定性——如果球员状态迟迟不回升,可能影响球队赛季目标。
球迷和专家对科特尼克的未来看法不一,一些斯洛文尼亚球迷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科特尼克需要更多耐心,毕竟他曾在戈里察和波兰联赛证明过自己(2019-2020赛季在波兰琴斯托霍瓦贡献8球10助),但其他人则认为,30岁的年龄和下滑数据可能预示其职业生涯进入晚期,采列应更注重培养年轻才俊,无论如何,科特尼克本人保持乐观,他在签约后表示:“我很高兴能回到斯洛文尼亚,采列是一家雄心勃勃的俱乐部,我会尽全力帮助球队,我相信进球和助攻会随之而来。”
本赛季斯洛文尼亚甲级联赛竞争激烈,采列队将在未来几周面临多场关键战役,包括与马里博尔和奥林匹亚的强强对话,科特尼克的表现将成为球队能否冲击欧冠资格的重要因素,他的故事也提醒着足球世界:球员的跨国流动充满变数,适应与 resilience(韧性)往往是成功的关键。
扬·科特尼克的转会是一次值得关注的足坛动态,他从中国回归欧洲的旅程,不仅关乎个人职业生涯的转折,也揭示了现代足球中中小联赛俱乐部的生存智慧,随着赛季深入,所有人都在期待这位前大连外援能否重新焕发光彩,用实际表现回应质疑,并为采列队的征程注入新的活力。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